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长大时光 - 正文
长大时光
A Time Remembered

跻身全国前列!揭秘长江大学"最低调"的学科有多强

发布时间:2023-04-28 发布来源: 浏览次数:

2018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作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20年,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农业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实现历史性突破;

2022年,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正式跨入国际高水平学科方阵;

2023年,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至此,学校入选学科数在省属高校并列第一;

……

近几年,长江大学在学科建设上可谓“大动作”不断,相关成果频频出圈引发关注。尤其是学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实现历史性突破,学科建设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回望学校的发展来路,这一瞩目成绩并非“偶然所得”,而是长大默默躬耕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73年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从这里走出的人才参与了新中国几乎所有大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建设工作。本期推送,就让我们走进长江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一起找寻藏于学科发展背后最为真实、也最为珍贵的内核。

“国之所需,吾之所向”

长江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28年后,伴随“胸怀祖国,志在四方……不怕艰苦,何惧风霜……”的铿锵歌声,学校在物华天宝、富庶丰饶的湖北荆州正式拉开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帷幕。

原江汉石油学院。图源:长江大学校友总会

赓续荆楚大地“筚路蓝缕”的精神血脉,长江大学始终不忘石油初心,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的道路上愈行愈远。历经时光变迁,“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事业”已然成为长大石油人千锤百炼的赤子情怀,而长期的办学积淀也为学科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石。

廖锐全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毕业以后他一直在长江大学从事油气开采工艺理论与技术、多相管流和系统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建立了先进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多相管流试验平台、水平气井气流携液与排水采气工艺实验装置、冻胶阀材料合成与性能评价等实验平台。

同样从这里走出的王越之教授,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钻井工程理论与应用和石油工程深层岩石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与团队在多个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多家企业、油田进行过广泛的技术合作与技术攻关,成果得到一致好评。

于岁月长河中闪耀数十年光芒,一代代长大石油人胸怀拳拳赤子心,铮铮报国情,脚踏实地躬身实践一线,攀高峰、克难关,践行着“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追求。“国之所需,吾之所向!”后来者也接过奋进的旗帜,振臂高呼出新时代的科技报国最强音——

“孙越崎能源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赵辉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油气藏智能开发优化技术的研究,通过近10年的系统攻关,他和团队将油气藏开发与大数据结合分析、智能优化、智能控制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实时优化与一体的调控体系,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深耕智能领域多年的张菲菲教授团队,是国内少有从事智能钻井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钻井系列软件已经部署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实时监控平台,并得到国际顶尖能源公司-Equinor(挪威石油)的高度认可,累计应用1300多口井,平均提高钻速13%,累积创造经济效益5.6亿元

面对中国页岩气经济开采困境,许明标教授团队带着“一定要让页岩气开发油基钻井液国产化”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地奔忙在攻克钻井液技术难题的一线,最终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国家油气田开发中,实现了国产钻井液产品的大面积推广

紧跟油田生产和行业发展趋势,楼一珊教授团队在岩石力学与油气井工程技术方面持续了30余年的研究与创新,解决了油田企业的诸多技术难题,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为油田的实际应用已创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

一项项研究成果、一个个重大突破,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如箭矢破空疾进,推动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近5年来,该学科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54项,油田企业委托项目41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达6亿元,研究成果为我国深水深层、非常规和高含水老油田挖潜增效提供了巨大技术支撑,也为推动我国油田智能化发展及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亦离不开“大平台”的支持。2003年,长江大学获批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使得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新发展的起步之初,就拥有了深厚的“底气”支撑。

时光流转,脚步从未停歇。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磅落户、国家稠(重)油开采研发中心成功获批、中科院兰州化物所-长江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加速推进……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昭示着学校已经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发展铺就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育人大计,长远之利”

要想驱动一个学科持续性、变革性地发展,培养新生力量同样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更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大举措。长江大学深谙此道,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深厚的底蕴,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石油学科有着能吃苦、甘奉献、担重任的“石油精神”与行业情怀,为此,长江大学深入挖掘石油学科思政教育资源和文化基因,以李四光、王进喜、王启民等行业精神领袖为标杆,凝练“石油精神”,培育师德和能力“双过关”典范,做学子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近年来,学校已涌现出“全国师德标兵”张敏、“全国优秀教师”何幼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获得者”赵辉、“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张菲菲、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何幼斌、林小云、熊青山等一大批优秀导师及团队。

培养高质量人才,单靠“情怀”显然是不够的。锚定“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长江大学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推动石油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凭借在学科和专业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学校于2019年开始实施“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通过“3+1+2”本硕贯通培养模式实现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和交叉融合。

经过驰而不息的探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已成为满足我国油气重大战略需求、支撑我国油气工业上游领域发展的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熊先钺、“第十一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获得者罗慈航等一大批优秀代表从这里走出,近5年超过2000名毕业生到国家能源安全相关的艰苦行业、基层单位就业。

长江大学参加俄罗斯秋明石油与天然气论坛

向内看,长江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坚持守正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育人之路;向外看,学校利用学科优势主动融入世界,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也难掩风采

乘着“一带一路”的时代春风,长江大学中俄能源学院于2017年成立。该学院正是基于学校石油学科优势,为学子提供多元文化及语言交流背景下的高质量学士学位教育、研究、职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另外,学校还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俄罗斯秋明工业大学等海外名校开展“2+2”联合培养模式。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必将有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国际视野的能源人才从这里走出,紧跟时代潮头,立于万仞之巅。

从“合并组建”到“逐梦一流”,不断上扬的成绩曲线,彰显着20年来长江大学在乘风破浪中奋楫争先的航行之路。此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取得学科评估历史性突破,对学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

其路也漫,其行也艰,但长江大学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有迹可循。未来,学校将在保持学科已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建设更多高水平研究团队,向着新的学科高峰接力攀登,奋力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的全新突破,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26668446900372025/?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682595589&use_new_style=1&req_id=202304271939495C73197C9375B108C36D&group_id=7226668446900372025&wxshare_count=3&tt_from=weixin_moments&utm_source=weixin_moments&utm_medium=t

版权所有©长江大学    荆州校区: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武汉校区:武汉市蔡甸区大学路    鄂CP备05003301号    鄂公网安备42100202000009号